Manley 年度最大活动,总裁亲自来华签售

续写传奇性能:Sennheiser MD 421 Kompakt 紧凑版全能麦克风评测

Alctron MP73EQV2 麦克风放大器 / 通道条评测:重现 Neve1073 的传奇声音

Ample Sound 发布「鼓-风雷」音源

便捷的无线音频体验:MIDIPLUS MS5 / MS6「TWS 真无线立体声监听音箱」

ROLAND R-MIX——用眼睛做音乐

onlycan 添加于 2012-05-07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7 条评论

当电脑从大型机步入PC时代的时候,当手机从身份象征变成生活必须的时候,当MASHALL开始做耳机的时候,当不断有人放弃专业市场的时候,当一切行业都发现做民用远比专业挣钱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趋势,终究趋利是商业的原动力。民用市场的要求并不底下,他们需要更加易懂,更加高效,同时他们会带来更多的受众与更大的利润。

全民音乐并不是一个不好的事情,作为拿这个吃饭的人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做音乐,更多的人能够对音乐有更高的鉴赏需求,更多抛头颅洒热血的音乐人可以生有所依……

个人一直觉得盒装软件早晚要淘汰,就像我也觉得CD早晚要淘汰,但是我还是喜欢CD,因为我能够从包装设计和每一个材质的选择上更多的感觉到设计者的心思,同时我也非常热衷于一墙CD带来的震撼。而盒装的软件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放在工作室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用的是正版……让我们看看正版是什么样子,照片来自于汤老大极端看不起的小米手机,可惜我只有这么个可以拍照的东西(如图1、2)……


图1:R-MIX包装


图2:里边一本说明书,一份安装流程,一张盘,一张授权,就这么简单……

以我对音乐人的了解来说十个人里边九个半都不会去看说明书,我想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更是这样,对于这样一个只有英文说明书的软件更更更是这样。所以我尝试的就是我也不会去看说明书,看看这样一个软件能不能有足够的能力让人们快速上手,直观到仿佛上辈子就会用一样,这对于一个音乐软件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安装上基本上一马平川,除了需要输入注册码之外(如图3)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路NEXT。


图3:输入R-MIX的序列号

打开程序的动画很惊艳,不过不能拖拽进行导入是挺不方便的设计,我不得不IMPORT,让我无助的是程序不认我工作机上的声卡AVID HD I/O 只是MAC PRO主机上的小喇叭出声……而我的主机还是在机房……不得不换到我的笔记本上来用……当然,PT HD的声卡不支持的软件也不是一个两个了,见怪不怪。

还是换到我随身的笔记本和MBOX MINI声卡,作为一个职业混音师总要用非板载的声卡是职业怪癖……即便我深刻的知道这个软件在易用性上下了这么大工夫,主攻方向明明就不是针对专业市场的。

真心来说,界面真的是挺漂亮的(如图4),甚至让我觉得这个画面很适合现场大屏幕放,很炫技~这对于吸引用户有莫大的好处,用户体验我觉得最占便宜的两点就是外观和易用性,而R-MIX全占了。


图4:R-MIX主界面,点击放大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间的图像部分了吧,人们总是更关注看到的而忽略听到的,而图像对于人们来说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没错,正是这一点让专业软件的功能变得平易近人。对于我来说我可以这么来分析,整个视图部分面积上来说类似一个相位仪,基本是一个重新MS编码过的立体声相位体现。中间的就是左右声道几乎无相位差的部分,也就是M,而宽度则体现相位差,差异越大就距离中轴越远。颜色就是一个光学频谱仪,颜色代表着频率,越艳丽的频率越高,亮度则代表电平强度,而这种视图的好处是我可以很直观的在播放时(这就又加入的时间轴,我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人声进入之后图像有了什么变化等等),我们可以瞬间意识到这个声音的强度,频率以及相位特征。从理论上来分析,这并没有什么太新的技术,不过难能可贵的是ROLAND把诸多参数幻化成共同呈像,让我们无比直观的了解声音的特性并且可以分离,参数就几乎不再是参数,而是一个闪动的色彩。这就仿佛把高中课程改造成了小学图画课。在用户体验上的创新闪动着软件开发者智慧的闪光。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我接到一个客户电话问我能不能从原版音乐中分离一首合唱歌曲的两个声部……我很难解释为什么不能以我对现在技术的了解,但是我想如果用ROLAD的这种视图我很容易解释……(之后我会对大家最关心的分离人声和伴奏做测试)

这个软件的易用性让我觉得几乎没有什么可介绍的……不过介于英语平台可能很多专业名词对于爱好者不大好理解,我做部分中文翻译,大家就会觉得其实再简单不过了。

  • 上方菜单分为LOAD,JOB,SAVE三个部分,而我觉得在设计上ROLAND早就默认大家不看说明书了……
  • LAOD 部分只有三个功能,NEW PROJECT(新建工程),OPEN PROJECT(打开工程),INPROT(导入音频)
  • JOB部分都不用解释,可以看做生动版说明书……当你点击需要做的工作的时候直接就会出现针对需要调整的控制部分的说明,非常直观,以至于我觉得文字完全没有原厂的介绍来的简单。


图5:CREATE MINUS ONE的帮助,点击放大

比如在CREATE MINUS ONE(减去谋声部,或者说分离伴奏带部分)详细的告诉了你到底该动哪几个推子(如图5),左侧调整所选部分的电平,图像部分选择需要减去的部分,右边是变调和微调,是不是很简单……这让我这个写评测的完全无用武之地…………

左侧的效果部分也延续了傻瓜式的基本操作模式,就是ONE FADER单推子模式,选择处理什么,一个参数搞定~


图6:效果器选择

做个小翻译(如图6):压缩1,压缩2,短延迟,中等延迟,长延迟,房间混响,厅堂混响,板混响。


图7:降噪选择

同样做个小翻译(如图7):嘶声噪音,哼鸣噪音,宽频噪音,空调噪音~


图8:播放控制,点击放大

播放控制也把我们通常做MARK打点这类东西弄成了图标(如图8),换句话说,整个控制部分没有二级菜单全部一目了然,依然是一贯的易用。就像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卡带机的那种感觉,让人感觉到这东西并不难嘛,他确实也不难。

最终还是要考验一下他提取人声和去人声能力的,我想95%的人得到这个软件都是要做这个事情……我使用的是ADELE的专辑21里边的一首歌,这首歌段落差异比较大更容易听出来分离的效果,而且人声偏干,比较适合分离人声。

点击下载ADELE Lovesong使用R-MIX处理的结果(WAV格式)

从效果上来看,整个的提取技术并没有突破的进展,还是老技术,就像我看到图像猜测的一样,主要通过MS重编码和频率来分离,无法屏蔽与人声筒相位频率近似的声音,伴奏上也无法彻底的剔除人声混响造成的立体声信号。不过不得不说这是现今最简单,最美观,最易用的融合各类老技术的提取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整个科技行业也通常是这样,技术的革新并不容易,真正的优秀应该除了革命性的创新还要有将现有的技术整合成最优秀的产品的能力,在R-MIX上我看到了在整合技术和易用性上的巨大投入。我曾经总是强调要打牢基础否则无从下手,但是在这个提取软件的整合下我不得不说你可以完全不懂频率不懂MS,但是人类的知觉会教会你使用这个软件,无疑这是进步而成功的。

价格:

  • R-MIX(Mac 和 PC 版):1450元人民币
  • R-MIX Tab(iPad 版):68元人民币

文章出处 http://www.midifan.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7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