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方式 北京模块节】终极活动指南 Guide for Modular Commune Festival Beijing

续写传奇性能:Sennheiser MD 421 Kompakt 紧凑版全能麦克风评测

Alctron MP73EQV2 麦克风放大器 / 通道条评测:重现 Neve1073 的传奇声音

Ample Sound 发布「鼓-风雷」音源

便捷的无线音频体验:MIDIPLUS MS5 / MS6「TWS 真无线立体声监听音箱」

Arturia PolyBrute 全方位测评:在诸神混战中杀出一条血路该如何「杀」

Lot 添加于 2021-06-14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自Brute家族的上一代旗舰产品MatrixBrute发布已经过了将近五年时间了,关于Arturia会出一台多复音的Brute合成器的流言,甚至是在第一代MiniBrute发布之后就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之上,而今天,Arturia用行动证明了,这个流言是正确的。

PolyBrute是Arturia新一代Brute家族的旗舰级合成器,是一台6复音、双音色(bi-timbral)的数模结合合成器,也是我们今天评测的主角,今天我在Arturia经销商:野雅绫乐器公司手上拿到这台琴,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么一台新的性能巨兽是否称得上旗舰合成器的称号。


一. Brute的家族史


但在详评这一台性能巨兽前,我想给大家回顾一下整个Brute家族的历史,看看这个来自Arturia的模拟合成器是如何从一台纯模拟单复音合成器MiniBrute,一步步进化成今天的PolyBrute的。

MiniBrute(2012)——Steiner-Parker Filter与Brute Factor

时间回到2012年,Arturia发布了Brute家族的第一台合成器MiniBrute,这也是我的第一台硬件合成器哈哈哈。

MiniBrute是一台纯模拟的单复音合成器,整台机器除了MIDI以外,你找不到其他跟数字技术沾边儿的东西。不能保存预设,记录音色需要用官方附赠的音色卡,对着音色卡上标记好的位置一个个地设置参数,才能还原自己的音色。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那25键键盘,手感异常的好,很扎实,回弹也很快。而且应该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因为在后来有见到有人把MiniBrute的键盘拆下来想改装成MIDI键盘的,也不知道他最后有没有成功哈哈哈。

另一个让MiniBrute比较特别的点,是它那个Steiner-Parker Filter(滤波器)。对于一台减法合成器来说,滤波器是其中一个对声音有巨大影响的部件,有的时候甚至是定义某种声音的最关键部分,比如当我们谈论Moog的时候我们会想到Ladder Filter,在说到Korg MS20时,我们也一样会想到它的滤波器…可以说不同的滤波器设计可以代表不同的声音,而MiniBrute上的这一个Steiner-Parker Filter在日后也将成为Brute家族的标志。

但Steiner-Parker Filter并非是Arturia原创的滤波器设计,这个滤波器其实早在1975年就被用在一款叫Synthacon的合成器上,这一款合成器的制造商正是Steiner-Parker,这也是这个滤波器名字的由来。Steiner-Parker Filter的原设计者为Nyle Steiner,也是Steiner-Parker的创始人之一。Synthacon的设计初衷是要在价格上打败当时热门但昂贵的Minimoog以及ARP Odyssey,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设计一个成本低廉但功能强大的滤波器。

而Steiner-Parker也确实做到了,这一款滤波器相比于其他滤波器,构造更简单、造价更低廉。但低成本不代表在功能上妥协,相反,Steiner-Parker的滤波器在功能上比当时的Ladder Filter还要丰富。Minimoog上的Ladder Filter还只是一个24dB/OCT的低通滤波器,但Synthacon上的Steiner-Parker Filter却可以在低通、带通以及高通之间自由切换,是一个多模式(Multimode)滤波器。Steiner-Parker Filter也可以像Moog的Ladder Filter一样,在Resonance(共振)拉得比较高的情况下产生自激振荡(self- oscillate)效果。与Ladder Filter不同的是,Steiner-Parker Filter因为使用的是正反馈设计,在增大Resonance时并不会使声音的低频量减少,这是这款滤波器特别的地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Synthacon的演示视频,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Steiner-Parker Filter的独特风味:

Steiner Parker Synthacon improvisation 1 with Antonus Step Brother sequencer】 

总的来说,这款滤波器在正常情况下还是非常丝滑的,但当输入信号的电平增大,让电路产生过载的话,它又可以变得非常的混乱。所以还是非常灵活的,这也是为什么MiniBrute的设计师Yves Usson当初选择将这么一款滤波器设计进行修改然后装进MiniBrute,成为后续Brute家族的标志性设计的原因。



Brute家族的另一个关于滤波器的标志性设计是Brute Factor,一个用于将声音产生非常夸张的过载效果的旋钮。灵感来自于早期Minimoog的忠实用户发现将耳机输出连接到机器后的外部信号输入后,通过信号的大小可以让声音变得更厚实甚至是变成一堆噪音。这背后的原理其实是建立了一条反馈回路,让信号使滤波器发生过载,从而让声音变脏。MiniBrute上的Brute Factor设置让用户不需要连线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加上MiniBrute上搭配的还是Stener-Parker Filter,当输入信号让它产生过载时,产生的效果更加的凶猛、更加的难以预测。



Brute这一个词,你可以翻译成野兽,一开始你或许会认为Arturia之所以给自己的合成器起这么一个名只是因为它听起来很凶猛、很有攻击性。但在领略过它的滤波器与Brute Factor反馈回路设计时,你就能理解,Arturia为什么把它们称为Brute,它们并非样子货,而是货真价实的一群猛兽。

MicroBrute(2013)——Patch Bay(跳线盘)

就在MiniBrute发布的一年后,也就是2013年,Arturia发布了Brute家族的第二款产品MicroBrute。看名字你可能会认为这是缩小版的MiniBrute,但其实不然。虽然在尺寸上MicroBrute要比MiniBrute小不少,但其实两者在功能上却是有点相互补充的意思。比如MiniBrute上只有琶音器,而MicroBrute上只有音序器。而当年Arturia的宣传语也是在鼓励用户两台都买,MicroBrute可以作为MiniBrute的补充(挣钱嘛,生意,不寒碜)。而且对于一台合成器来说,一年就换代的话,以后谁还敢买你的产品?



但MicroBrute上一个特别的地方在于Arturia在机器的右上角加了一个小小的跳线盘——两个CV输入以及六个CV输出,并且随包装附赠了跳线,让用户自行探索。所以你可以说MicroBrute是一台半模块化合成器,只是它的音色可能性就好像它的名字一般Micro(微小)。MicroBrute上的这一个小跳线盘是Arturia的一个小尝试,可以看出他们在让声音变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在滤波器上采用了一个不那么主流的方案,而且还打算在在调制上搞点大动作。

MatrixBrute(2016)——Mod Matrix(调制矩阵)与Ladder Filter


果然,三年之后,Arturia就把一个巨大的调制矩阵,装到了Brute家族的下一台合成器,也就是MatrixBrute上。只不过Arturia并没有延续MicroBrute上跳线盘的方式,而改为了一个16*16,总共256个按键的大矩阵。初次看到这么一个调制矩阵,或许会勾起你对于EMS的VCS3的记忆(如果你是一个合成器老ass的话),因为VCS3上也有类似的正方形区域,只不过VCS3毕竟也是发布于1969年的老产品,使用的是一种叫Patch Pin(跳针?)的东西来连接调制源与调制目标。这种方式可以摆脱跳线,让用户界面看上去更简洁美观,而且不同于当时Moog、Buchla等厂家使用的跳线方式,这么一种调制矩阵也成为了EMS合成器的标志性设计,在后来的Synthi A与Synthi 100等型号中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使用跳针的调制矩阵虽然可以消灭让人眼花缭乱的跳线,但依旧不能做到调制设定的存储与快速调用。



但后来一个名叫Datanomics的品牌收购了EMS(1979年),并打算在Synthi的基础上推出一款新的合成器,它的名字叫Datasynth。为什么要提及这么一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品牌?原因是在Datasynth上,你可以见到或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台拥有按键式调制矩阵的合成器,当时的时间节点为1984年。Datasynth上的这个调制矩阵使用按键搭配微型控制器的方式,取代了EMS传统的跳针调制矩阵,让用户的调制矩阵设置可以得到保存与调用。但只可惜这么一台Datasynth因为成本高昂,在当时根本不可能会有人买,最终也就没能上市,直接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时隔三十多年,也不知道Arturia是哪里来的灵感,就把这么一个按键调制矩阵的设计应用到了MatrixBrute上。只不过这一次,让MatrixBrute获得了足够多的目光与成功。这一个16*16的按键矩阵称得上是MatrixBrute上的一大亮点,这一点从命名上就能看出来(Matrix有矩阵的意思)。而且得益于2016年数字电路技术的成熟,这个256键的大矩阵除了可以用于连接调制源与调制目标之外,还可以用来控制机内自带的音序器以及音色预制的快速调用。并且也将Brute家族之前 纯”模拟电路的刻板印象给打破,MatrixBrute的操作不再像前两个产品那么繁琐,音色的切换不再需要一个一个旋钮照着扭了,只需一键,即可切换。



如果说Brute家族的前两名成员是Arturia的试水之作的话,那么MatrixBrute一定是Arturia当时的旗舰产品,这个不管是从尺寸还是从功能上,都可以看出来。Arturia一改之前对Steiner-Parker Filter的执着,第一次在Brute上加入大家熟知的Ladder Filter。Steiner-Parker Filter的好处虽然有很多,它既便宜,功能又多,而且音色还可以很狂。但问题就在于它终究不如Ladder Filter那样主流,在制作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音色时存在这它的局限性。这也是我为什么说MatrixBrute在当时是Arturia的旗舰合成器,因为它不仅保留了Brute家族对混乱音色的追求,同时还给用户提供大家熟悉的Ladder Filter,这样你就既可以狂躁起来,也可以做出大众听觉DNA中的经典合成器音色。



当然了,MatrixBrute的旗舰地位如今已成历史,真的旗舰,还得是我们今天要测评的主角——Arturia PolyBrute。之所以我要用这将近三千字去给大家回顾Brute的家族史,是因为以上说到的这些,在PolyBrute上都有体现。而且Brute的家族史我甚至都没讲完,因为在MatrixBrute之后推出的DrumeBrute(2016)、MiniBrute 2/2S(2018)以及DrumBrute Impact(2018)跟我们今天的主角关系不大。可以看到Arturia在有意无意地想在诸神混战中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属于它自己的道路。从MiniBrute上的Steiner-Parker Filter让它在听觉上拥有独特的风味,到MatrixBrute上的按键矩阵让它在视觉上拥有鲜明的差别,Brute家族不打算模仿谁,它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那PolyBrute能否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呢?


二. PolyBrute:不仅仅是MatrixBrute的多复音版本!


外观设计

看到PolyBrute的第一眼,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台MatrixBrute,因为在总体的设计风格上两者是比较相似的,其次是PolyBrute上也有那个标志性的按键矩阵,只是这次的按键矩阵相比MatrixBrute有一丢丢 缩水”,从16*16变成了8*12。而且由于PolyBrute上配备的是一个61键半配重力感+触后键盘,相比于MatrixBrute上的49键,机身的尺寸会更加充裕一点,整个功能布局相比于MatrixBrute要更加宽松一些。显示屏也从之前的黑白墨水屏变成了全彩LCD屏幕,打开电源时那个开机动画可谓是赏心悦目哈哈哈。在实际使用时,更加丰富的图形化界面也让这台机器的使用门槛稍微降低了一些,通过下文你会渐渐意识到这台性能巨兽还真不是这么好驾驭的…



机器的左侧,是PolyBrute不同于其他Brute家族成员的标志——一个类似于Expressive E Touche的多维度控制器:Morphee。这不仅是PolyBrute的视觉标志,在使用上也是PolyBrute的一个卖点,具体的我们在下文中再介绍。键盘上的这一条木质装饰条底下,隐藏着一个触控条(Ribbon),类似的设计往远的说有Yamaha CS80,往近的说有咱们的ASM Hydrasynth键盘版本,具体有什么用,我们也是放到下文。



PolyBrute光机器净重就高达20kg,这是我在拿到机器之前没有想到的…首先它并不是全配重键盘,即使是半配重,PolyBrute上的这个键盘手感还是偏轻的,没有Moog的那么重。所以作为一台61键的合成器,20kg的净重实在是有点离谱。但这也是用料充足的证明啦,整台机器基本都是金属的,大面积的木质装饰(让你看着就觉得这台机器很模拟哈哈哈),两边居然还有皮革装饰,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至少那个质感呀,提高了一个Level。整体上来讲这个外观设计跟用料是很对得起它旗舰合成器的身份的。遗憾的是PolyBrute不再像MatrixBrute和Minimoog那样,控制界面可以往上翻了,我还是挺喜欢那种设计的,尤其是PolyBrute这种这么复杂的机器,在制作音色时你往往要长时间与控制界面互动,长时间低头对颈椎会不舒服。



声音链路



下面我按信号链路的顺序给大家详细介绍这台PolyBrute的声音引擎。首先PolyBrute是一台6复音+双音色琴,所以在介绍振荡器模块之前,首先要说说Polyphony与Timbrality这两个按键,这两个按键都是用来选择PolyBrute的声音模式(Voice Mode)的。其中Polyphonic就是我们常说的复音模式选择,这里我们可以在Poly / Unison / Mono中进行选择。Poly(多复音模式)就是正常的6复音模式,每按下一个琴键都会触发一个声部,一共可以同时出发六个声部,每个声部都分配有一组振荡器(VCO 1与VCO 2两个振荡器)。而Unison(齐唱模式)则是用于将多个声部进行捆绑,使每一个音分配到的振荡器数目增加(数量可以在菜单中进行修改),但此时最大复音数会有所限制。最后的Mono(单音模式)则是将PolyBrute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单音合成器,且此时只有一组振荡器在工作,其余的五组振荡器将会闲置。



双音色(Bi-Timbral)的意思是同时可以演奏A跟B两个不同的音色,这在PolyBrute上是可以实现的,且具体的模式是通过Timbrality按钮进行切换的,我们可以在Single / Layer / Split之中进行选择。Single(单音色模式)即不启用双音色,这很好理解。Layer(堆叠模式)则是将AB两个音色堆叠在一起,随便按下一个琴键,两个音色都会响起,两音色间的音色平衡通过下方的Morph旋钮进行调节,而且此时最大复音数为3。而Split(分区模式)则是将键盘分为上下两个区域(Upper与Lower),其中Lower分区总是演奏音色A,Upper分区则可以演奏A或B音色以及两个音色间的所有状态(PolyBrute的一大亮点,下文再细说)。



面板上可以调节的振荡器(声源)一共有三个(VCO 1 / VCO 2 / NOISE),其中VCO 1与VCO 2都是正宗的压控振荡器,且都有Brute家族的历代特色——在基础波形间进行混合。PolyBrute上的VCO会同时生成三种基础波形(锯齿波、三角波及方波),只是鉴于空间上的考虑,不再使用MiniBrute与MicroBrute上的推子进行混合,而改为两个旋钮进行控制,但效果是一样的,只是你可能需要点时间去消化。VCO 1跟VCO 2在一些细节上是不一样的。VCO 1上有一个叫Metalizer(没这么个词,但你可以理解为金属化)的旋钮,转动它可以让三角波产生波形折叠(Wavefolding)效果,从而引入高次谐波,让音色变脏、变得有金属质感。



剩下的就是比较常见的脉宽调制(PWM)与振荡器同步(Sync 2 > 1)了。但是PolyBrute上的振荡器同步跟Moog上的还不太一样,PolyBrute上的振荡器同步是一个旋钮而非一个按键,也就是说除了不同步与硬同步(Hard Sync),PolyBrute上还有很多中间状态,我们称之为软同步(Soft Sync)。VCO 2上同样也有独特的东西,比如VCO 2可以生成一个低八度的正弦波低音(Sub),以及可以与VCO 1进行频率调制(FM 2 > 1)。NOISE是一个噪声振荡器,噪声虽然没有音高,但是可以通过面板上的Niose Colour旋钮改变它的音色。



振荡器之后是调音台模块(MIXER),通过它你可以调节上面介绍的三个声源的相对音量,很基础的功能,也没有Moog上那种当旋钮过了多少会让声音产生失真的特性。但因为PolyBrute上有两种滤波器(上文已有提到),所以在每个旋钮下又有一个按钮用于选择该声源会被送到哪一个滤波器上。而且当声源既没有被送到STEINER FILTER上又没有被送到LADDER FILTER上时,该声源是会被直接静音而不是直接输出。就理论上来讲滤波器模块是必经之地,总会对声音产生影响。



Steiner-Parker Filter组合Ladder Filter的配置,早在MatrixBrute上就已经使用了,一方面Steiner-Parker Filter能提供Brute家族独特的音色风味,另一方面,Ladder Filter的加入又让PolyBrute的音色不至于那么特立独行,倘若用户习惯Moog这种经典合成器声音的话,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实现。为了方便用户同时操作两个滤波器,Arturia给这两个滤波器设计了一个总的截止频率旋钮(Master Cutoff),旋转此旋钮即可同时改变两个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旋钮手感很不错,不管是质感还是阻尼都非常舒服。与隔壁Key Track(按键跟踪)旋钮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PolyBrute上搭配的两个滤波器,其中的STEINER FILTER是一个12dB/OCT的多模式滤波器,可以通过滤波器模式旋钮在低通(LP)、带阻(Notch)、高通(HP)以及带通(BP)之间进行切换。除此之外当然也有Brute家族的标志性旋钮——Brute Factor,转动它可以让声音产生过载效果,具体的原理在上文已经说过。虽然Steiner-Parker Filter也可以实现自激振荡,但在键盘跟踪的准确性上不及下方的Ladder Filter,所以倘若你想使用滤波器充当第四个振荡器的话,最好还是使用Ladder Filter。



PolyBrute上的Ladder Filter是一个经典的24dB/OCT的低通滤波器,不再像MatrixBrute上可以改变斜率与模式。Ladder Filter上一个为人熟知的特性就是当Resonance开高之后,声音的低频量会减少,但这样的情况在PolyBrute上的这个Ladder Filter中不会这么明显,因为Arturia给这个Ladder Filter设计了补偿电路。但在实际使用中,当截止频率设置在一个比较高的值时,低频量的减少还是不可避免,但在截止频率出于低位跟中间位置时,提高Resonance确实不会对低频量产生影响。与Setiner Filter的Brute Factor对应,Ladder Filter上也有一个Disto旋钮,转动它即可增大Ladder Filter输出到VCA(压控放大器)的信号大小,产生失真效果。通过对比得出,Ladder Filter上的这个失真效果相比于Brute Factor还是要柔和一些,Brute Factor的末段会让音色产生明显的失真效果,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说Steiner Filter要更加野一点的缘故吧。



最后一个不寻常的点是VCO 2与NOISE这两个声源可以分别对VCF 1与VCF 2滤波器进行频率调制,只需要转动VCO 2模块下的这两个旋钮(VCO 2 > VCF 1与NOISE > VCF 2)即可听到效果,Arturia也鼓励用户可以大胆尝试不同的设定,看看会得到什么有趣的效果。

经过滤波器处理后的声音会被送到PolyBrute的立体声总线上,在这里你可以设置立体声的声场布局,按住面板上的Settings按钮然后转动Stereo旋钮即可进入相应的设置菜单。菜单中有两个模式可供选择,一个是Voice pan模式,此模式下会给每一个复音分配一个单独的位置;另一个是Voice + Filter pan模式,当VCF 2上的Series/Para旋钮被扭至最左端时,效果与上一个模式一致,当Series/Para旋钮被扭至最右端时,Ladder Filter输出的声音会被安排到左声道,Steiner Filter输出的声音将会被安排到右声道。而且因为Series/Para旋钮是连续可调的,所以理论上还有无数种立体声声场设置。最后你还可以使用Stereo旋钮调节整体的立体声声场大小。更绝的是这些参数都是可以调制的,意味着可能性又更上一层楼,你可以做出无数种空间效果,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



PolyBrute声音链路的末端是三个数字效果器:调制效果(Modulation)、延时效果(Delay)以及混响效果(Reverb)。首先你可以选择这三个效果器的连接方式:Insert(插入)是指将这三个数字效果直接置于PolyBrute的立体声总线上,声音会先经过调制效果,然后经过延时效果,最终通过混响效果;而Send(发送)则是将立体声总线上的信号发送到延时效果跟混响效果中(调制效果永远是以插入的方式作用到声音上的),这种方式可以调节信号的干湿比(Dry/Wet),对于延时与混响这样的效果比较实用。上面这两种方式都意味着你最后听到的声音已经不是完全由模拟电路生成的了,但如果你是忠实的模拟声音信徒,你也可以选择Bypass(旁路),那么这三个数字效果器将不会对声音产生影响,你得到的声音就是完完全全、原汁原味的由模拟电路产生的声音。



PolyBrute上的这三个数字效果器在面板上看着简单,但仅仅是受限于面板空间不足所做的妥协,每一个效果器模块下都有一大堆的隐藏选项,比如Modulation下的Modulation Type中的Alt就有7种额外的调制效果,你需要按住Settings按钮并按下Modulation Type按钮才可以在LCD显示屏中看到这些隐藏的效果。虽然有点麻烦,但也是无奈之举。同理,Delay跟Reverb下的Type选项一样也有很多隐藏设置,值得你花时间去捣鼓。实在不想捣鼓,那就简单按下Bypass,接上自己熟悉的单块效果器或者直接输入进DAW中用插件效果器也是可以的。

惯例,文字介绍总不如视频来得直观,下面分享一段PolyBrute的纯演奏展示,大家可以自行感受这台来自Arturia的性能巨兽PolyBrute的实际听觉体验。

Just Sounds: PolyBrute, Arturias Stunning New Morphing Analogue Poly-Synth!

调制

梳理完了声音链路,咱们就可以来讲讲PolyBrute上的另一个重头戏:调制。想要声音变得有趣、变得脏、变得特立独行,光靠一个Steiner Filter可不够,还需要有足够多的调制源与调制目标,以及一个相对自由的调制路由。而PolyBrute作为一台旗舰级合成器,在调制源的配置上自然也不寒酸。一共有3个包络生成器可以使用,其中VCF ENV默认被用于控制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是一个经典的4段包络(ADSR),同时还可以设置成对力度敏感(通过Velo推子);VCA ENV则默认被用于控制压控放大器,也是一个经典的4段包络并且可以设置成对力度敏感。以上这两个包络虽然默认已经有了各自的调制目标,但你同样可以通过调制矩阵(下文介绍)去调制其他的参数。

除了以上两个常见的包络之外,PolyBrute上还有额外一个MOD ENV,默认情况下没有与任何调制目标进行绑定,你可以通过调制矩阵去自由选择调制目标。而且此包络是5段式的,在经典的ADSR包络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延时段,组成一个DADSR包络。而且包络的曲线样式可以选择,前两个对力度敏感的包络也可以在菜单中设置力度改变的参数,比如当力度大一点时,包络的起音(Attack)时间缩短,或者反着来也行。总之就怕你不会用,不用怕功能不够充足。正常情况下,每按下一个琴键只会触发一次包络,但你也可以在菜单中进行设置,让包络重复被触发,从而变成三个额外的LFO进行使用。

而说到LFO(低频振荡器),PolyBrute上提供了3个,功能同样很强大,每一个都可以选择单极性还是双极性,其中LFO 1与LFO 2是类似的两个低频振荡器(频率在0.02Hz~100Hz),共可以选择7种波形以及3种触发模式。唯一不同的点在于LFO 1提供的是Phase旋钮,而LFO 2提供的是Fade In旋钮。而LFO 3就相对比较特别一点,它的波形是以三角波为基础,通过Curve旋钮与Symmetry(对称)旋钮进行塑形,得到你想要的效果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用LFO 1调制LFO 3,可以协助你得到更加复杂的LFO波形,从而得到更复杂的音色。三个LFO在初始状态下都不会控制任何调制目标,你需要先在调制矩阵中进行设置才能听到LFO的效果。

或许是出于空间的考虑,PolyBrute上的按键矩阵相比于它的老大哥MatrixBrute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缩水,但即使是这样,PolyBrute的调制路由同样也很给力。面板上96个按键按12行8列的方式进行排列,其中行为调制源,列为调制目标,看样子只有12个调制源以及8个调制目标,但事实上可以通过上方的1~4号按钮切换调制目标的页数,总共有4页,每一页8个,共32个调制目标。调制源虽然没有分页,但一些调制源合二为一了(比如Wheel + X等),所以理论上来讲一共有16个调制源。调制源与调制目标的连接相当的简单,没有烦人的跳线,也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信号示意图,只需要找到调制源所在行与调制目标所在列,按下对应的按钮即可完成连接,左上角的Amount旋钮还可以设置调制深度,可谓是轻松加快捷。一个调制源可以控制多个调制目标,一个调制目标同时也可以被多个调制源控制,每一个连接的调制深度与极性都可以单独调节。每一个音色最多可以设置64条调制路由,音色A与音色B共享这64条调制路由。

Morph(音色渐变)

如果说以上说的东西在Brute家族的其他产品中都已经出现过,PolyBrute只是继承了这些家族设计的话,那么接下来要说的Morph音色渐变功能,就一定算得上是PolyBrute的创新设计了。PolyBrute上的每一个预设都包含音色A与音色B两个音色,通过面板左下角的Morph旋钮,可以从音色A切换到音色B,然后从音色B切换回音色A,但这并不是最帅的,最帅的是音色A与音色B之间的中间状态。

Morph的原理并不是像碟机上的Crossfader那样,通过平衡Deck A跟Deck B的音量来实现两个声源的渐变。PolyBrute上的这个Morph渐变的并非音色A/B的音量大小,而是音色A与音色B的参数。假设音色A上的滤波器中心频率(Cutoff)设置在12点钟放下,而音色B上的滤波器中心频率设置在3点钟方向,那么当转动Morph旋钮时,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会从12点钟方向慢慢转到3点钟方向。倘若你打开随PolyBrute附赠的软件PolyBrute Connect,那么你会很直观地看到这个Morph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有趣的并不是音色A或音色B,而是它们之间无数种可能。实际上Morph功能要比我这里说的复杂,如果有可能的话,建议大家自行体验体验。

表现力

PolyBrute上另一个显眼的新设计,莫过于左侧这个长得像Touche的多维度控制器Morphee。Morphee看着像一个XY控制器,但实际上它是可以按下去的,所以是一个XYZ(三维)控制器。你可以用它来进行音色A/B的渐变,控制琶音器/音序器或者是充当三个调制源,控制不同的调制目标。

键盘上的木质饰板下,还隐藏着一条触控条,同样它也可以充当一个调制源,用于控制你想要的参数,多数情况下会用于加入滑音或者颤音等效果。唯一有点可惜的是PolyBrute上的这条触控条的长度并没有做到与键盘一样长,不好把握音准。如果是像Hydrasynth上那样与键盘一样长,且与键盘上音高对应的话,可以做的东西会更多一些。



三. 总结


作为Brute家族新的旗舰产品,PolyBrute在配置上一定是实至名归的,我甚至都不敢相信我写了八千多字,一些功能都是轻描淡写地带过,依旧还是没能把它的所有功能全部给介绍完,着实是有点恐怖。就这么一台性能巨兽,它继承了Brute家族的一些优良传统,并且在别的方面加入了全新的设计,还是Brute家族第一台复音合成器,拥有出色的外观设计与用料,冠以旗舰合成器的称号一点都不为过。

拥有它你基本就可以实现无数种音色可能了,只是随之而来的是这台巨兽真的没那么好掌握。配置丰富意味着使用复杂,所以我并不建议新手第一台合成器就挑选它,你或许真的需要有个几年的合成器使用经验,才能慢慢地驯服这么一台巨兽。

如果让我说PolyBrute上让我最不满意的方面的话,那么我觉得会是它的菜单逻辑,真的太复杂啦!子菜单的数量多到可以让你迷路,加上交互方式非常的局限,所有的操作都要通过屏幕下方那8个按键进行。我甚至觉得PolyBrute之所以难驾驭,除了配置太丰富以外,另一个就是这个菜单逻辑。如果改成使用一个无极旋钮进行菜单导航的话,我相信会方便不少。

文章出处 https://www.cnkeyboard.com/bbs/forum.php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暂无评论